24岁姑娘胃痛 胃胀, 竟因胃里长满小疙瘩
来源:福州胃肠病医院 今年24岁的小张是一个很漂亮的姑娘,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,是一家公司的白领。近日,她因胃痛、胃胀来医院就诊,胃镜检查显示她的胃部一大片密密麻麻、大小不均的息肉,小张拿到报告后,很疑惑:“我平时都很注意饮食,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胃息肉呢?” 胃息肉分哪几种类型? 胃息肉大体上可以分为胃底腺息肉、腺瘤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、特殊息肉这几种。 1、腺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%~25%,癌变率高,可达30%~58.3%,尤其瘤体较大(>2cm的广基息肉)、绒毛状腺瘤、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。 2、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,一般不会癌变,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;有大约0.4%~1.76%的癌变机率。这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,不必担心。 幽门螺杆菌后,大约40%的会消退。 3、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肿,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。 前者可能和用”质子泵抑制剂“(拉唑类药物)有关,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,异型增生灶发生率<1%,所以一般认为基本不会癌变。(但近年来的报道显示,有个别癌变病例。) 后者大约25-41%会发生不典型增生,两者在内镜下难以区别。 4、特殊的胃息肉(比较少见) ①错构瘤性息肉:多发于胃窦,常为单发,无恶变倾向。 ②异位性息肉:多为良性。 ③家族性息肉病:胃部的多发于胃窦,约5%为腺瘤性;约50-90%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,多为恶性。 为什么会长胃息肉? 尽管息肉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,但一般认为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: 遗传: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,具体机制未明; 年龄性别:老年人比青年人、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。 胃息肉的临床症状?
幽门螺杆菌感染: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,对胃黏膜造成损伤,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,导致胃息肉产生;后,息肉会缩小或消失;
胆汁反流: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、胰酶,反流入胃内,可损害胃黏膜,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,导致胃息肉产生;同时,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,使得胃泌素增生,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;
抑酸药: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,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,形成胃息肉;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,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;
吸烟: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;另一方面,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,干扰细胞复制,影响DNA修复,使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,促进息肉的形成;
饮酒:可损伤胃黏膜,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,细菌繁殖增加,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,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;
某些食物:有人认为较多肉类(红肉)、腌制食物、油炸食物,较少进食蔬菜类,高脂血症、肥胖等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。
1、胃息肉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
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、腹胀、不适,少数可出现恶心、呕吐。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,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,呕血少见。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,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,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。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。
2、腹痛
临床常见症状之一,可表现急性或慢性,其病因复杂,多为器质性,也可为功能性,多为腹腔内器官病变起,也可由腹腔外器官病变所致。
3、恶心和呕吐
恶心和呕吐时临床常见症状。恶心常是呕吐的前驱感觉,也可单独出现。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,常伴有头晕,血压减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。
4、上腹部不适
表现隐痛腹胀等等。
胃息肉会引起胃癌吗?
很多患者对胃息肉过度紧张、担心,是因为听说胃息肉会发展为胃癌。胃息肉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,但是风险可大可小,不可一概而论。
如何预防胃息肉? 胃息肉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,其中,遗传因素是与生俱来的,无法改变,但我们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息肉的发生。 1.戒烟戒酒,饮食规律,尽量避免辛辣刺激、高脂饮食,避免暴饮暴食,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。 2.治疗胆汁反流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,消除胃部刺激因素。 3.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,避免不恰当地、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,如奥美拉唑等。